中国地名产品网

 

 China place name product network

温县铁棍山药

温县铁棍山药,被誉为“神仙之食”。该类植物分布于中国河南省焦作市温县。

温县铁棍山药直径1.5~3厘米,毛须略稀,毛眼突出,表皮不太光滑,呈浅褐色,有不规则红色“锈斑”,粉性足,肉质细腻,截面呈白色或略显牙黄色,水分少,密度大,久煮不散。该类植物喜肥耐旱,适合生长在干湿相宜、气候温和的环境。

《温县志》及清代《农学丛书》记载,温县铁棍山药已有近3000年的种植、加工历史。

唐宋时期,温县铁棍山药通过“丝绸之路”流入西亚和西欧诸国。明代,依借郑和船队,温县铁棍山药传入东南亚、中东、东非、南非诸国,在海外享有“华药”的美誉。

1914年(民国3年),温县铁棍山药在巴拿马运河通船万园博览会上展出获金奖。

外在特征

温县铁棍山药直径1.5-3厘米,毛须略稀,毛眼突出,表皮不太光滑,呈浅褐色,有不规则红色“锈斑”,粉性足,肉质细腻,截面呈白色或略显牙黄色,水分少,密度大,久煮不散;含大量氨基酸,味道鲜美,口感“干、绵、甜、香”,被誉为“神仙之食”。

内在品质

温县铁棍山药蛋白质含量≥34.0克/千克;淀粉含量≥175.0克/千克;膳食纤维含量≥30.0克/千克;锌含量≥3.25毫克/千克;铁含量≥3.5毫克/千克;硒含量≥0.005毫克/千克;氨基酸含量≥22.5克/千克。

温县铁棍山药干片

温县铁棍山药干片

土壤地貌

温县境内地势平坦,属黄沁河冲积平原,由东而西略有升高。自然坡降约为二千分之一,海拔102.3米至116.1米。黄沁河历史上多次泛滥、滚动改道,形成了南滩北洼中间岗的地貌特征。分为青峰岭岗地、沁河冲积扇平原、河漫滩三大基本单元。耕地土壤类型为潮土,主要分为黄潮土、褐潮土两大亚类。土种有砂土、淤土、两合土、褐土化两合土、褐土化淤土等21种,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规律。土壤养分的含量平均值为有机质16.21克/千克,全氮0.89克/千克,速效磷16.5毫克/千克,速效钾139毫克/千克,缓效钾622毫克/千克,pH值7.68。土壤肥沃、耕作层深厚,排灌方便,适宜温县铁棍山药生长。

水文情况

温县年平均降雨量为537.4毫米,年际变化与年内分布不均,全年60%的降雨集中在夏秋两季的7-9月,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763毫米,陆面蒸发量为500毫米。平水年水资源总量27728万立方米,其中,地表水资源为16638万立方米,地下水资源为11090万立方米。境内共有13条河流,其中大型河道2条(黄河、沁河),中型河道1条(新蟒河),小型河道10条(老蟒河、猪龙河、济蟒截排、蚰蜒河、荣涝河、济河、护城河、北冷涝河、周村涝河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干渠),河道总长227千米,除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为长江水系,其余河流均属于黄河水系。

气候情况

温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,四季分明雨水中,年平均气温14.5摄氏度,一月份最冷,月平均温度0.3摄氏度,七月份最热,月平均温度26.9摄氏度,年降水量537.4毫米,夏季(6-8月)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五十,年日照时数2272.3小时,年积温4500度以上,年平均风速2.2米/秒,无霜期210天。全年四季分明,冬不过冷,夏不过热,干湿相宜,气候温和,适合温县铁棍山药的生长发育。

分布范围

温县铁棍山药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温泉街道办事处、岳村街道办事处、祥云镇、番田镇、招贤乡、黄庄镇、北冷乡、武德镇、赵堡镇、张羌街道办事处、黄河街道办事处,辖5镇2乡4办事处251个行政村,地理坐标为东经112°51′14″至113°13′33″,北纬34°49′47″至35°03′32″之间,东与武陟为临,西和孟州接壤,北与沁阳、博爱相连,南濒黄河与巩义、荥阳隔河相望。

2018年9月5日,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“温县铁棍山药”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。

2019年11月15日,温县铁棍山药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。

中国地名产品网    道地中药材    温县铁棍山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