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地名产品网

 

 China place name product network

宣威火腿香飘四方

发布时间:2022-04-12    来源:宣威市文联   作者:叶浅韵


 

某日席上,众人对酒楼的金钱腿赞不绝口,舔嘴抹舌还不过瘾,又上一盘。酒多几杯,话题就热闹起来。其中有一个人在桌子上大声说,你们知道吗?叶浅韵是最“可耻”的宣威人。这话让我立即酒醒一半,心想此人又在哪里听来些路边消息,我真是永远都不知道关于我的传说究竟有多少版本。

普通人难免此遭遇,小城作家更难免此运,有多少名即有多少损。你说你,听了装在肚子里便是,非要拿出来说,这就显得太不厚道了,而且是在众目睽睽之下。我的脸一阵火辣,却一时词穷,好像自己真做了多少见不得人的丑事。

不料此人话锋一转,他说,她的笔墨但凡能写宣威火腿一笔的地方,从来不放过。原来,是如此个“可耻”呀。那么,我愿意继续“可耻”。接着他列举了我无数篇目的小细节,写猪、写人、写火腿。这种转折让我的脑中迅速浮现唐伯虎的诗:“这个女人不是人,九天仙女下凡尘。养个儿子会做贼,偷得蟠桃供母亲。”后来此诗又被纪晓岚拿来当祝寿词,在王翰林为母亲大摆的寿宴上出尽风头。先让老夫人和众人受惊生怒,而后大喜狂乐。人间悲喜,在大明才子的诗里,尽得风流。我亦被人涮了一次,也算是为宣威火腿出了次风头吧。

每当我在外地停留,说起自己的家乡——宣威时,许多人对故乡的辨识度竟然都来自宣威火腿。一个地方因人因物因事闻名,这已成为认知他乡的一种有效手段。最明显的就是对于一个名人故乡的争议,待一个人流芳百世声名远播时,许多人对他成长的轨迹就饶有兴致起来。于是,从他出生到成长再到死亡的话题便热闹非凡,人们以成为他故乡的人而骄傲。

尽管宣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文明的碎片,但它一直是偏僻之所,隅居于滇东北乌蒙山下。在古代帝王黎民的眼里是蛮夷之乡,不毛之地,瘴疠直行,民风彪悍,若是被贬于此,无异于被宣判了死刑。殊不知明朝著名状元杨升庵被贬谪到云南这片山水以后,过上了神仙般逍遥自在的日子,他曾数次来到宣威与本地名流饮酒作诗,并在杨柳可渡村前高耸碧绿的石屏上留下了“高山流水,水流云在”的摩崖石刻。

且不再说秦五尺道,亦不再言诸葛亮,这些丰功伟绩的事迹在许多地方都留下了痕迹,宣威这个小小的县城被隐藏在地图里,毫不起眼,绝不敌于声名显赫的大地方。荣幸的是,宣威却因得天独厚的气候出产了一种美食,并因此而名声大噪。在国门尚还紧锁的时候,社会名流浦公在廷带着宣威火腿打入国际市场,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。一时,宣威火腿的名声大振,在车拉马驮的原始运输条件下,就远销海内外,深得口碑,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一个小地方经济的繁荣作出了莫大的贡献。

我不能想象当年一个以马帮起家的少年,在经历了多少风雨坎坷,才走出一条由小县城通向国际的道路。多少苦难多少辛酸都隐藏在了巨大的成功后面,人们只看到一个身材雄伟高大,目光犀利,神采飞扬的英雄,在小城的中央有千楼万厦的财产。风风光光的浦氏家族让人羡慕,受人尊敬,就连从那个府第走出的丫鬟仆人也比寻常人家的身份高出许多。我更不能想象,在商业还是半遮半掩时,浦公的火腿加工居然以股份公司的面容出现了,别说是在一个小城,即使是在大城市,这也绝对是一桩新鲜的事儿。意识先进的浦公居然申请了注册商标,当后来人在展览馆看到这些匪夷所思的证物时,会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现代人的蒙昧和浅陋。伟大总有伟大的不同寻常,成功总有成功鲜为人知的故事。这其间的曲折历程,在一段辉煌的历史面前,只一笔就代过了,在成功的面前,所有的奋斗都有被省略的理由,结果永远是检阅人生的重要尺度。

当年,蔡锷将军率领的讨袁靖国军路过宣威,浦公生产的火腿为正义之师提供了丰富的军需供应。红军长征路过宣威,火腿再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,成为红军队伍缺衣少粮时的重要补给。含盐稍重的宣威火腿,既可当肉,又可调味,油是它,盐也是它,再没有比这更能体贴战士们胃口的东西了。 一次又一次的革命和战争,摧毁了人民的生活,又带来各种各样的新希望。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,喘息着,奋斗着,活着。浦公的火腿产业同样经历着大大小小的起起落落,大及身家性命之忧,小及兄弟不力资金不济。然而在民族危亡的关键,浦公不吝钱粮,救济百姓,接济军队,以铮铮脊梁顶起一片天空,为革命的胜利贡献了移山心力。宣威人用火腿换取生活的必需品,用火腿供养孩子们上大学,用火腿作为最贵重的赠品。这里的人们谨慎地对待每一头猪的饲养,只因它承载太多宣威人的梦想。从浦公的马帮开始,一代代宣威人扛着火腿走出高坡顶,走向了新天地,走向成功,走向辉煌。

一只火腿承载的重量,已不仅是家国的命运,更是一代又一代宣威学子走出深山的牢固基石。宣威的农村,家家养猪,而火腿大多数是用来换取学费的重要资源。正是宣威火腿养育了宣威人民,让宣威人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。这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一个火车站有这样的风景,宣威人用蛇皮口袋扛着火腿涌进火车站,一只只火腿饱含着他们对生活的守望和延伸。

浦公故居,每年要陪各地友人游历几次,一进门就看见浦公的塑像,他以深邃的目光注视着来往的人群。身后,是他的一生的辉煌历史。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名的“饮和食德”,这历来是对宣威火腿最高的赞誉,这四个字每笔少一点,它所蕴含的意义被无数人以各种方式解读。还有云南督军唐继尧题的“急公好义”,滇军总司令杨希闵题“味美于回”,滇军军长范石先题“调和鼎鼐”……许许多多的赞誉让宣威火腿名扬天下,一曲《宣威火腿天下香的歌曲》更是深入老百姓心中。

宣威人爱这只火腿,自己爱吃,也爱送给别人吃,觉得这是宣威人最拿得出手的馈赠礼品。然而有一天,一档美食节目在全国火了,舌尖上的味道说起的火腿不再是宣威火腿,而是大理的诺邓火腿。这是一件无比伤害宣威人民感情的大事,人们纷纷鸣不平。可这有用吗?这些年,我们手里拿着一张只有辉煌历史,没有创新未来的名片,自我挥舞,自我陶醉。终于,被人当头一棒,打得好痛。但如何让宣威火腿再站立起来,确实是一个值得沉思的问题。这得天独厚的气候造就的名特食品,怎么才能像别人家的火腿,身价百倍地站在那里,常吃常有,常吃常新。这就像是自家养了一个闺女,明明有国色天香,却不注重衣饰打扮,生生输给了那些相貌平平却爱梳妆打扮的姑娘。别说脂粉气庸俗,在一涂一抹一描一画里,一个姑娘的美好生动便增添了三分的灵气。

这一路走来,宣威火腿的历史就像海岸线一样曲折,即使到了今天,我依然对宣威火腿充满信心,因为它真的太好吃了。无论它是作为调汤提味的调料,还是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主菜,宣威火腿都是故乡最好的味道。它已经成了长在我味蕾上的馋虫,几日不得见,那虫子就要撕咬我的味觉。如今,宣威火腿作为非物质文化的宝贵遗产,正在被发扬光大。

农村集市上交易的老火腿

在金庸的笔下,在汪曾祺的笔下,都有过宣威火腿的影子,但只限于点到为止。而我一直觉得自己无论写出怎样的文字都配不上宣威火腿的美味, 就特别希望别人来写一写。“外来的和尚会念经”,这似乎成了一种常识。某天,鸿姐就真的给我发来一篇《宣威人的火腿》,我有多兴奋,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记录:终于有一个外地的可触摸的亲切的作家愿意为宣威火腿正个名了,先前,在金大侠和汪大师的笔下读过,但总归是意犹未尽,像是被人轻撩了一下,一个背影就离去了,没骨没血没肉,纯属一跑龙套的。所以,当我读完这篇文章的时候,午休的睡意荡然无存。我兴奋地给鸿姐打电话,恨不能立即奖励她吃上一碗我亲手做的宣威火腿。肥瘦相间的火腿,干椒提味。像玫瑰一样盛开在她面前。想看着她如何吃掉几大块肥瘦相间的宣威火腿。但我更想做的是让这人间美味,人人得食,处处留香。很多人常常为宣威火腿惋惜,要知道,有多少宣威学子正是扛着这一只只宣威火腿走出高坡顶的呀。如作者所言,宣威人民真是太实在了,大块地吃火腿,大碗地喝酒。如何让这火腿身价百倍地站在那里,集万千宠爱于一身,这是宣威人民需要好好思索的大问题呀。我痴痴地想着,有一天宣威的猪肉和火腿都应该卖到全国的市场去,让更多人吃到最正宗的宣威小炒肉和宣威老火腿。那么,养猪的百姓和吃猪肉的人民不就两下相欢喜了吗。为此,我和鸿姐这样的许多人,都愿意在文字里喋喋不休。

写完这些,像是我为自己的“可耻”找到了最好的注脚。如果热爱是一种罪过,那么,就让我继续有罪吧。

(注:2011年,宣威火腿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,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)

中国地名产品网    产品新闻    宣威火腿香飘四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