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泽柿饼
来源:宣威电视台 作者:包其祥
当时序的脚步悄悄迈进金秋十月的门槛时,位于云南省宣威市城西约30公里处的西泽乡,却有着一番别样的迷人景致。这里,水还是一样的清澈蜿蜒,竹林还是一样的葱茏多姿。然而,不知是临天而降还是腾空而起,在山前山后,房左房右那一片片的柿子树上,却呼啦啦缀满了金黄的柿子。
柿子金黄,它们头挨头,个挤个,在枯叶飘零的枝头上簇拥成一团,连缀成一片,给人一种“硕果累累满枝头”的真实感受。
柿子金黄,在金风中摇曳着迷人的身段,在阳光下闪烁着夺目的光芒,渲染出了西泽柿子丰收的喜庆气氛。
西泽柿子,产量高,因为家家都有柿子树,村村都有柿子林。
西泽柿子,品种多,有匾柿、水柿和牛筋柿,名称不同,风味各异,都一样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青睐。
柿子丰收了,柿农也忙了。
为了便于采摘,柿农们总是先把还未熟透的柿子摘下,再和山楂分层装在一起盖好,捂上六七天后,就可以送到集市上趁鲜卖个好价钱。
然而,更多的柿子,却是被加工成柿饼,因为柿饼更容易保存,最长时间可保存半年左右。
加工柿饼,先要搓好串挂柿饼的草绳。搓草绳的草,一般以秧草为最佳选择,因为秧草细长质软,搓起来方便,串挂起来不易折断。
草绳搓好后,接下来当然就是柿饼的加工。
加工柿饼,其实没有太复杂的工序。柿农们把水淋淋还未熟透的柿子采摘回家,先是一个个地把皮削尽,然后又用搓好的秧草绳一个个地穿挂起来,每挂串挂柿子20个左右,为的是挂晒的方便。而为了避免柿子之间的粘连,心细而又聪明的柿农们,便用事先准备好的长一寸左右的细竹棍,穿入柿子与柿子之间的草绳中。
加工柿饼虽然简单,但也容不得半点的马虎。为了抢一个挂晒柿饼的好天气,常常是全家总动员,没有一个袖手旁观,而且分工合作,配合默契,井然有序。削皮的是母亲,搓绳的是父亲,负责串挂的当然就是大姑娘、小媳妇,就连不懂事的小孙孙,也撒欢在院里跑来跑去地凑热闹,农家小院,也就因此多了些欢乐的笑声。
笑声在小院里回荡,伴着柿子淡淡的甜味和香味。
笑声在小院里回荡,伴着柿农们勤劳的身影。
身强体健的大姑娘、小媳妇,顾不得擦去额头上沁出的汗珠,只顾忙着串挂柿子。成挂成串的柿子,作为秋天的果实,在她们手中分明是沉甸甸地有斤有两,却又是那样的轻盈,轻盈如串串琥珀珍珠,借助着阳光的照射,放射着一种温柔而诱人的光泽,映衬出大姑娘、小媳妇身材的婀娜与多姿。
人们都说,随风摇曳在枝头的柿子是最美的,其实,被吊挂在屋檐下、楼口前的串串柿子,才是最美、最动人的——这简直就是柿子的集体亮相:一串串、一挂挂垂直而下的柿子,排列竟然是这样的整齐,它们像叮咚作响的风铃,它们像高挑的灯笼,在阳光下营造出一种金灿灿的辉煌,成为农家小院,成为西泽的一道亮丽风景。年轻人也因此笑了,老年人也因此乐了。
如果天气晴好,只要30天左右,被吊挂在屋檐下、楼口前的串串柿子,就会因水分的蒸发,使颜色由原来的金黄变为肉红而成为柿饼。
好的柿饼,软软的,富有弹性,表面附着一种自然分离出来的像面粉一样的糖粉,而这样的柿饼,甜而不腻,软而不粘,很受人们的青睐。
每逢街市,柿农们便你挑我背早早地把柿饼送上街,用不着吆喝,只要把装有柿饼的箩筐竹篮当街一放,就会有人寻着柿饼的香甜来品尝论价。尽管一斤柿饼只能卖四五元钱,但一个街天卖上十来斤柿饼,对于柿农来说,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。倘若遇上城里下来的姑娘小伙,大包提小包拎地买,那么来年孩子的学费钱不就用不着发愁了么?
西泽柿饼,香甜可口。
西泽柿饼,作为一种小有名气的土特产品,正在用它的香甜滋润着这里人们的生活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