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地名产品网

 

 China place name product network

江西:乡村里有了“文艺范”

文苑花巷、青年作家公寓、文学特色民俗馆……漫步在江西省弋阳县龟峰脚下的江廖肖国际文学村,浓郁的文学气息扑面而来。依托文学村概念,创新文旅融合模式,小村庄变身“田园文化综合体”,吸引了大批“粉丝”。

  近年来,江西各地在助推乡村振兴过程中,注重挖掘乡村文化内涵,不断擦“亮”书香古色,以文艺赋能乡村旅游,涌现出一批像江廖肖国际文学村一样“文艺范”十足的乡村,让乡村旅游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。

  “文艺”融入乡村建设

  走进萍乡市湘东镇江口村,一幅梦里水乡的水墨图在眼前渐渐舒展开来,萍水河迤逦流淌,廊桥诗意横卧,栈道迂回延伸……“0799艺术区”的白色屋群成了萍乡文化艺术新地标,更把江口村塑造成了“网红村”“文艺村”。

  江西的一些地方在乡村建设中融入“文艺范”,让乡村像文艺作品中描述的场景那样让人心驰神往、回味无穷。废弃的粮库被改造成民俗文化馆,破旧的民房被修葺一新成为家风家训馆……宜黄县二都镇白槎村通过挖掘民俗文化,摇身变成民俗气息浓厚的秀美乡村。“曾经脏乱差,现在美如画,村子生态底色中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。”白槎村党支部书记熊小红说。

  武宁县九岭山脚下的南屏村安逸又宁静,青砖民居依山而建,窗外树影浮动,屋内弥漫着书香茶韵。武宁县生态环境优越,18个乡镇中国家级生态乡镇就占16个。近些年,武宁县在大力建设“花园乡村”的过程中,不断把生态与文化叠加,让绿色与古色相融,极大地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。

  进贤县文港镇是晏殊故里,被誉为“中国笔都”。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,文港镇坚持打好“文化牌”,启动一系列古建筑保护维修工程,在断瓦颓垣中将冷藏其中的毛笔文化历史渐渐激活,打造出中国毛笔文化第一村周坊村、毛笔博物馆等景点,不断吸引游客慕名观古探幽。

  窑下村是位于芦溪县西南部的小山村,这里分布的古窑址多达300余处。依托“千年古窑”特色禀赋,窑下村打造了窑文化研学中心,新建了古窑文化展示馆、体验馆,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、建设景观小品。“如今的窑下村尽显古韵,赶到这儿的游客都会慢下脚步。”窑下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廖小群说。

  “文艺”留住乡愁记忆

  位于南昌市湾里管理局的雨田水巷民宿由两栋本地民房改建而成,包括九间风格迥异的客房以及咖啡馆、瑜伽房、茶室、餐厅,设计采用了大量的麻石、红瓦、土砖等充满当地风情的材料,把浓浓的乡愁印刻在民宿的每一个角落。“旅游不只是观光,更是休闲和体验。做民宿要有文化和创意,才能留住游客的脚步。”雨田水巷民宿负责人陈亮说。

  南昌梅岭、景德镇三宝村、新余凯光新天地……现在,江西一些乡村充分利用城区近郊的地理区位、交通条件和客源市场,以古村古镇、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或红色文化为依托,构建特色文化、深度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,满足城市居民观光、休闲、度假、追忆乡愁的需求。

  铅山县在建设秀美乡村过程中,坚持守护乡村之韵。在英将乡东山土墙部落秀美乡村点,35栋20世纪60年代的黄土墙老屋被修缮改造成民宿,让游客走进“土墙部落”,就能激活一个时代的记忆。

  同样把“乡土风”和“文艺范”相结合的,还有丰城市湖塘乡。近年来,湖塘乡为了保护辖区古建筑,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,用于改善民生基础设施,并将古村落保护与特色产业相结合,发展具有古村落特色的乡村旅游。走进湖塘乡坑里村,一幢幢百年老宅、古戏台,唤起了许多游客的儿时记忆。

  东山糯米酒是庐山市父老乡亲忘不掉的“味觉记忆”。为了让醇厚酒味留续下来,温泉镇打造了东山糯米酒文化村,修建文化街、品酒庭院、竹林步道等,将田园文化与酒文化相结合。如今,深巷酒香越飘越远。

  “文艺”扎根乡村土壤

  在“中国傩文化第一村”抚州南丰县石邮村的傩神庙前,一场精彩的南丰跳傩正在上演,吸引不少游客和村民驻足观看。石邮村驻村干部曾淑敏介绍,为了让更多后人了解并继承傩文化遗产,村里将一处古建筑改建成“傩学堂”,开设“傩文化大讲堂”。如今,“傩学堂”已成为研学网红“打卡地”。

  安福县洋门乡嘉溪村是国家级传统村落,至今保留明清以来的庐陵建筑风格民居、祠堂等建筑近百幢。近年来,当地在依托“中国传统古村落”金字招牌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,打造烧塔祈福、舞龙舞狮、南乡请茶、南乡婚俗表演等民俗文化体验,让当地的“非遗”项目“活”起来。

  每逢节假日,萍乡市安源镇“映山红”艺术团、星火艺术团的成员们都会紧锣密鼓地排练节目。为拉动乡村旅游,安源区着力打造文化乡村,组织建设了乡村文艺队伍。这些“文艺轻骑兵”已累计为群众和游客送上了200余场次视听盛宴。“我们夏练三伏、冬练三九。”艺术团负责人李学云说,希望通过更多接地气、冒热气的节目,增强百姓文化获得感,助力乡村文化振兴。

  一个个“文艺范”的乡村不断涌现,一粒粒文艺的种子不断“生根发芽”。因地制宜、立足特色、深挖文化,近年来江西各地培育的一批乡村文化IP,正在赣鄱大地激发更多发展活力。


来源:新华每日电讯

中国地名产品网    县域文旅    江西:乡村里有了“文艺范”